top of page

關於

專案書目

  • 2017年獲得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電影、影片、新媒體和動畫美術碩士學位。美國芝加哥。

    2013年冰島大學冰島語及文化國際課程。冰島雷克雅未克。

    2012 索邦大學文明法院,索邦大學 IV。法國巴黎。

    2012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 理學學士學位。台灣台北。

  • 2023 年R&B 研究實驗室隊列,C/Change舊金山歌德學院。
    2023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計畫資助。
    2022 年麻省理工學院 (MIT) ACT 畫廊小額資助。
    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Transmediale 獎學金。
    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CAMIT獎學金。
    2019《城市人字拖:斑駁》年度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室,展覽入圍台新藝術獎。

    2019年《重新安置神性:做一個無神論的有神論者》台北威利藝廊,展覽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9 年全球獎學金,DWeb 營。

    2019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計畫資助。

    2017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實驗電影資助。

    2016 GagaOOLala 酷兒影展特別入選。

    2014年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新藝術家協會全額獎學金。

    2010年台灣大學電影節首獎。

    2009年台灣大學電影節首獎。

    2008年台灣大學二年級文學獎。

  • 2023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藝術、文化與技術碩士。美國。
    2017年獲得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電影、影片、新媒體和動畫美術碩士學位。美國。

    2013年冰島大學冰島語及文化國際課程。冰島。

    2012 索邦大學文明法院,索邦大學 IV。法國。

    2012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 理學學士學位。台灣。

  • 2023 年R&B 研究實驗室隊列,C/Change,舊金山歌德學院。
    2023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計畫資助。

    2022 年Transmediale 工作坊獎學金,布魯塞爾平面設計學院。
    2022 年麻省理工學院 (MIT) ACT 畫廊小額資助。
    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Transmediale 獎學金。
    202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CAMIT獎學金。
    2019《城市人字拖:斑駁》年度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室,展覽入圍台新藝術獎。

    2019年《重新安置神性:做一個無神論的有神論者》台北威利藝廊,展覽獲台新藝術獎提名。

    2019 年全球獎學金,DWeb 訓練營

    2019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計畫資助。

    2017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實驗電影資助。

    2016 GagaOOLala 酷兒影展特別入選。

    2014年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新藝術家協會全額獎學金。

    2010年台灣大學電影節首獎。

    2009年台灣大學電影節首獎。

    2008年台灣大學二年級文學獎。

  • 2024.09 <A Diachronic Record> by Rachel Be-Yun Wang on Art Review

    2023.03 <Sea Change> by Zhang Yuan on Outland Art
    2023.01 <Lee Tzu-Tung on Post-Colonial Blockchain Futures> by Simmon Denny on Seed Phrase Podcast.
    2023.01 <Art and Resistance in Taiwan> by Victoria Ferran on BBC Radio 4 [brief]

    2022. 10 <Striving for a Distorted Voice”: Landscapes Narrated by A Yao and Queer Reflections in “Writing the Time Lag> by Huang Jin Yin on Art Touch
    2022.11 <OD SKUPNEGA DO WTF-JEV> on Radio Študent

    2021.05 <ANTART FieldWorks #12: Lee Tzu-Tung> on AntArt Podcast

    2021.04 <Bionic Cryptocurrency,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V, and the Potential of Blockchain in Conversation with Lee Tzu-Tung> by Wu Jianru on Times Museum Podcast

    2021. 07 <Seeing the Radiant Life Experiences of Others Through Participatory Video: An Interview with Lee Tzu Tung> by Che Pai on Taiwan Film & Audio Visual Institute
    2020.11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Art> by Lo Yi-Chun and Jane Ingram Allen on Women Eco Artist Dialogue. 
    2020.01 <Lee Tzu-Tung: Taiwan's political artiston BBC Cultural Frontline [long]

    2019.11 <Positive Coin> reported by Taiwan 9 main television news channels: CTITV, SETN, CTV, TVBS, TTV, FTV, USTV, CTS, and EBC

    2019.10 <Positive Coin> reported by digital press EToday and Taiwan Comedian Xuan Xuan
    2018.01 <Interview: Lee Tzu Tung> by Brian Hioe on Daybreak 
    2016.01 <Appendectomy Project Reaches Its Goal: Passing the New Voting Law> by Lin Gin Tong on Liberty Times Newspaper, 2016/1/18

    2016.01   <Taiwanese Artists Overseas Supporting Appendectomy Project > by Su Fun Her on Liberty Times Newspaper, 2015/1/10

    2015.12 <Lee Tzu Tung, a political artist in the New Media field> by Brian Hioe, New Bloom 

    2009.07 <Hearing the diminishing DDGP through her Film> by Lee Min-Tsone on  Cue Magazine, 2009 July, Issue 1

  • 2025 個展《即使我們的呼喊不同步,藝術也一樣》,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即將開幕]

    2024年個人展《即使我們的呼喊不同步,藝術也是如此》,Mi-Hak Gwan,首爾,韓國。

    2024個展,《歷時記錄》,不對稱基金會,倫敦,英國。

    2024 聯展,《 Unsettling The Algorithm 》,Beta 節,都柏林,愛爾蘭。

    2024 聯展,《今天這裡什麼都沒發生》,舍夫德博物館,舍夫德,瑞典。

    2024 聯展<Commons> ,國立美術館,台北,台灣。

    2024 聯展<融合>,國家應用研究實驗室,台北,台灣。

    2023年聯展,《 Offline.Wiki 》,加里地區節,舊金山,美國。
    2023年聯展,《現實的沙漠》,Esc Medien Kunst Labor,奧地利。
    2023 聯展《共同成為》,台北教育大學博物館,台灣。

    2023 聯展《堅守生命》,Sensefield,台灣。
    2023 聯展,<Positive Coin>,麻省理工學院ACT畫廊,美國。

    2022 聯展,《時間與時間:區塊鏈的多時性》,現代藍,北京,中國。

    2022 聯展,<Direct Message>,Artlaban 和 Mihakgwan,首爾,韓國。

    2022 聯展《中介亞洲》,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

    2022 聯展,《渲染研究》,Transmediale 藝術節,柏林,德國。

    2021年聯展,《親愛的陳塊兒》,立體藝術畫廊,台北,台灣。

    2021 聯展,《 Lab Kill Lab 》,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室(C-Lab),台北,台灣。

    2021聯展《跨次元傳遞》,高雄市立圖書館,高雄,台灣。

    2020線上展覽, <ANTART>葡萄牙里斯本大學。

    2019 聯展,《感知場》,台灣視覺民族誌學會,剝皮寮,台北,台灣。 (兼任策展人)
    2019 聯展,《城市人字拖:斑駁》年度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室(C-Lab),台北,台灣。

    2019 聯展《重新定位神性:做一個無神論的有神論者》偉利畫廊,台北。

    2019 聯展《瘟疫無止盡的藥方》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9 聯展《你為何來台灣?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8年聯展,《形式的不可能》。 Cuchifritos 畫廊。美國紐約。

    2018年聯展《午後的混亂》。 136 勞倫斯住宅。美國紐約。

    2018年個展《書寫時差》。 Ce'po 藝術家中心。台灣花蓮。

    2017年聯展《微妙的失敗》。助焊劑工廠。美國紐約。

    2016年聯展,<波形>湯姆羅賓遜畫廊。美國芝加哥。

    2012 聯展《普普藝術工廠》,台灣視覺藝術館。台灣台北。

    2009年聯展《分身》,台灣視覺藝術館。台灣台北。

  • 2024 放映,《書寫時間差》,布拉格查理大學,捷克。
    2023 放映,《書寫時間差》,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美國。
    2020 線上放映,< ANTART > 里斯本大學。
    2018年展映《書寫時差》。原住民藝術節。台灣花蓮。
    2017展映,《台灣的實踐、方法與理論》。史丹佛大學。美國加州。

    2010年 《導演之夢》展映,國立台灣大學影展。台灣台北。

  • 2023德爾菲娜基金會。英國倫敦。
    2023神魔附身。台灣台南
    2018年居住權無限。美國紐約。

    2017年Ce'po藝術中心。台灣花蓮。

    2016 年 ArtScape Gilbart Point 駐村藝術家。加拿大多倫多。

  • 2024.12線上出版《分叉的主權! 》透過傳染而變異>,策展。

    2024. 08 線上出版<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花絮。

    2024. 02 線上出版,<集體翻譯的分叉> ,電子出版雜誌。

    2022. 08 線上出版,《如何購買/擁有一毫升南海? >,ExhibitX,ACM。

    2022. 10 書籍,《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從普通到 NFT,Aksioma。
    2022. 07 線上出版,《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從公地到NFT,Makery。

    2019. 07 會議論文, <重訪:參與式藝術作為普遍實踐>, 萊頓大學亞洲研究國際會議。
    2019. 02 線上出版《創造帝國邊緣的烏托邦》,電影台灣。
    2017. 11會議論文,<台灣當代藝術去殖民化實踐中的政治與認識論正義>。美國人類學協會

    2017. 05 著作,<翻譯>.瓊‧弗拉施 (Joan Flasch) 藝術家書籍收藏

    2016. 06會議論文,<為了新民族國家主權,台灣本土獨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北美台灣研究學會
    2016. 04會議論文,《去殖民化藝術學校:向原住民激進主義運動學習》。出海(岸上)學習研討會,美國芝加哥

    2016. 08 網路出版《佔領凱達格蘭大道是超越法律的行為》。新綻放雜誌

    2016. 01網路專欄《花蓮土地爭奪戰》。新綻放雜誌

    2015年,第11期網路專欄,《台獨與習馬會晤》。新聞鏡頭線上報紙

    2015年,第10期網路專欄《中國山水畫的轉型》。新綻放雜誌

  • 2025. 02 藝術家座談會《分叉的主權! 》 《透過傳染而變異》,策展,台北,台灣。

    2024. 10 藝術家座談會,<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台灣。

    2024. 11 藝術家座談會,《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舍夫德博物館,瑞典。

    2024. 10 藝術家談話,<Forkonomy()>,Beta 節,愛爾蘭。

    2024. 10 藝術家座談會,《書寫時間差》,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

    2024. 09 藝術家座談會,《沸騰的科技、冷血的復仇》,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

    2024. 09 主題演講, <創傷後訊息>, 藝術創作者聯盟, 台北, 台灣。

    2024. 07 座談會, <見證之後>, 高雄大學, 台灣。

    2024. 08 藝術家對談,<在藝術海盜海中航行>,立方計劃空間,台灣。

    2024. 07 藝術家座談會, <歷時記錄>, 不對稱基金會, 倫敦, 英國。

    2024. 04 藝術家座談會<即使我們的呼喊不同步>,國立高雄大學,台灣。

    2024. 04 藝術家談話, <即使我們的呼喊不同步>, Mi-Hak Gwan, 首爾, 韓國。

    2023. 10 主題演講, <台灣作為先驅>,圖賓根大學,德國。

    2023. 09 策展人談話,The Lime Bookstore,荷蘭。

    2023. 05 小組討論,<在過渡空間中製作和展示藝術>,芝加哥大學,美國。

    2023. 05 Panel Talk, <威權主義對歷史與人權的操控:新疆、台灣、烏克蘭、俄羅斯>, 美國芝加哥大學。

    2023. 04 藝術家座談會, <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 美國東北大學。

    2023. 03 主題演講,<紀念的政治>,Mozilla 節,阿姆斯特丹,荷蘭。

    2024.12線上出版《分叉的主權! 》透過傳染而變異>,策展。

    2024. 08 線上出版<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花絮。

    2024. 02 線上出版,<集體翻譯的分叉> ,電子出版雜誌。

    2022. 08 線上出版,《如何購買/擁有一毫升南海? >,ExhibitX,ACM。

    2022. 10 書籍,<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從普通到 NFT,Aksioma。
    2022. 07 線上出版,《在藝術的海盜海中航行》,從公地到NFT,Makery。

    2019. 07 會議論文, <重訪:參與式藝術作為普遍實踐>, 萊頓大學亞洲研究國際會議。
    2019. 02 線上出版《創造帝國邊緣的烏托邦》,電影台灣。
    2017. 11會議論文,<台灣當代藝術去殖民化實踐中的政治與認識論正義>。美國人類學協會

    2017. 05 著作,<翻譯>.瓊‧弗拉施 (Joan Flasch) 藝術家書籍收藏

    2016. 06會議論文,<為了新民族國家主權,台灣本土獨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北美台灣研究學會
    2016. 04會議論文,《去殖民化藝術學校:向原住民激進主義運動學習》。出海(岸上)學習研討會,美國芝加哥

    2016. 08 網路出版《佔領凱達格蘭大道是超越法律的行為》。新綻放雜誌

    2016. 01網路專欄《花蓮土地爭奪戰》。新綻放雜誌

    2015年,第11期網路專欄,《台獨與習馬會晤》。新聞鏡頭線上報紙

    2015年,第10期網路專欄《中國山水畫的轉型》。新綻放雜誌

    2021. 12 藝術家對談,《親愛的陳方塊》,立體藝術畫廊,台北,台灣。

    2021.10 藝術家對談,《新媒體藝術實踐—認同、性別與肉體性》,Processing Day,C-lab,台灣
    2021. 08 藝術家座談會, 《台灣座談會》, 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 德語。
    2020. 03 藝術家座談會,<書寫時間差>,ANTART,里斯本,葡萄牙。
    2019. 12 講課, <身份>.塔爾坎大學。台灣台北。
    2019. 04 演講,《電影平等》。女性書。台灣台北。

    2019. 03 演講,《ARThon》。為人類和藝術開放的文化網絡。台灣台北。

    2019. 02 講座,<性別的交叉性>.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台北。

    2018. 12 演講,<藝術作為去殖民化的方法>。塔法隆卡帕。台灣花蓮。
    2018. 12 演講,<藝術作為去殖民化的方法>。菲洛咖啡館。台灣台北。
    2018. 10 講座,<#GhostKeepers>。帕森設計學院。美國紐約。

    2018. 10 實地考察講座,<#GhostKeepers>。常青城市探索中學。美國紐約。
    2018. 10 實地考察講座,<#GhostKeepers>。普拉特學院。美國紐約。
    2018. 01藝術家座談,《透過藝術實踐建構當代認識論正義》。 ETAT藝術論壇。台灣台北。

    2018. 01公開講座,《透過藝術實踐建構當代認識論正義》。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台灣台北。

    2017. 11藝術家座談,《佔領藝術政治》。重返南島:行為藝術節。台灣花蓮。

    2016. 11 講座,<台灣藝術與政治>。芝加哥藝術學院。美國芝加哥。

    2016. 06藝術家座談,《佔領藝術的政治-翻譯》。多倫多大學北美台灣研究協會。加拿大多倫多。

    2016. 03 公開講座, <議員的品牌塑造>.密西根大學 Island Forward 小組課程。美國密西根州。

    2016. 02 演講,《太陽花革命一週年》。芝加哥的 Café Philo。美國芝加哥。

    2016. 02屆畢業生藝術家座談會《佔領藝術政治》。芝加哥藝術學院。美國芝加哥。

    2016. 01 演講, 《為國會議員打造品牌》。紐約的 Café Philo。美國紐約。

    2015.11藝術家座談《佔領藝術圈》。 ETAT藝術論壇。台北, 台灣

    2015. 11 演講《坎城影展裡永遠的酷兒》。台灣女性電影節。丹穗,台灣。

    2014. 07 公開講座, 《參與式影像》。西藏世界。印度達蘭薩拉

CV

政治方面,慈童每月舉辦一次會議Café Philo Chicago   (2016-2018)參與非政府組織海外台灣民主運動,並擔任雙語政治雜誌《NewBloom》編輯。他們也是200人集會反黑箱教育(2016)、40個城市廣泛集會同性婚姻平權的領導者和視覺設計師  (2016 年),原住民抗議活動「時間的流逝」的組織者  (2016),並在台灣#Metoo運動中發聲(2022)。

此外,子同亦策劃多項跨領域活動,為2017年北美台灣研究會藝術與政治圓桌會議委員、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評審委員、藝術與人類學展Sensefield策展人。 Tzu Tung 目前是 Tinyverse NPO 的創始人,該組織致力於促進跨學科的合作藝術項目,並在台灣舉辦一系列藝術家黑客馬拉鬆活動。

李子同個人資料照片

李子同是一位來自台灣的概念藝術家和策展人。他們詢問“邊緣化社區如何影響當前的所有權和主權制度?”,並透過他們的專案部署了開源精神、分散工具和參與方法。

他們的作品結合人類學實地研究、政治關懷和經濟行動,關注人們如何透過自己的身分生存、操縱和重新獲得自主,特別關注中國中心主義的霸權、殖民創傷和台灣當代世界的本土性。他們遊走於表演、網路藝術、裝置、虛構和實驗電影之間,遊走於藝術、學術和政治的邊界。 Tzu Tung 實驗瞭如何透過藝術的方法來檢驗當代的藝術形式、技術和權威,並使其去殖民化。

簡介

bottom of page